专访丨国际贸易数字化带来的新玩法与新机遇
2021-03-17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两周年到来之际,作为走在国际贸易数字化前列的跨境产业服务商,卓志集团接受南方都市报关于“‘湾’有引力”专题采访,卓志集团副总裁、首席运营官李岩分享了国际贸易数字化带来的新玩法和新机遇。(详见3月16日南方都市报(GA16)大湾区《卓志集团副总裁、首席运营官李岩:开放型湾区是做所有企业更大的平台》)


111.png


国际贸易数字化正以一股不可阻挡之势对外贸新形态进行重构。 


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货物贸易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进出口总值32.16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1.9%,创历史新高。来之不易的成绩背后,跨境电商数据最为亮眼,进出口总值1.69万亿元,同比增长31.1%。这当中,来自广州的贡献不小。2020年全年,广州海关累计监管跨境电商进出口商品货值898.4亿元,同比增长104.3%。 


作为数字化跨境产业服务商,卓志集团业绩亦紧随国家新外贸发展态势,持续增长,特别在中非海运订舱量、跨境渠道系统直联,以及跨境电商进口贸易额等方面,名列全国前列。 


对此,广东卓志集团副总裁、首席运营官李岩指出,跨境电子商务是国际贸易数字化的一个标志。跨境电商的飞速发展,反映出政府和企业数字化的基础和能力。湾区这些年,重视贸易数字化,重视新业态,重视粤港澳联动发展,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这些都给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去拥抱全球化。


在采访中,李岩和南都记者讲了几个“创新”的个案,包括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和制度方面的创新,政府对新业态的支持给企业带来新的玩法和新的机遇,更是给南都记者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01 政府服务创新给企业带来创新


南都: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贵公司的发展壮大,有无实质性的帮助? 


李岩:卓志集团的业务是瞄准全球化的,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也是瞄准全球化、参与世界竞争的,所以我们很关注大湾区战略。


在《纲要》出台之后,政策的开放,也让卓志集团的服务模式不断优化升级。现在我们的业务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跨境服务贸易,同时和深圳、香港、澳门、珠海等海陆空进出境通道形成了联动,服务的范围扩大了,服务的能力也提高了。 


南都:最近这两年,你们在大湾区开展各项业务的时候,能感受到哪些变化? 


李岩:给您讲讲我个人的切身感受。我记得有一次南沙海关的邓关长到业务现场调研海关通关便利化的落实情况,我和他说,海关现场办公的口岸大厦,我有一年多没有去过了,这是“智慧海关”的功劳,是营商环境改善的标志。海关最好的监管就是让正规的企业感受不到海关的存在,这一点南沙实现了。


因为业务的需要,卓志在国内不少城市注册有子公司。像在广州南沙,我们也成立了十几家公司,但我作为法人代表根本无需到现场办理相关手续。因为南沙有电子化的商事登记系统,有税务“微警”实名身份认证、微信办税程序,让开设公司非常顺利。 


可以说,智慧海关、数字政府这些公共服务的创新,这几年给我们企业带来了相当大的便利。 


南都:我听说通关模式的创新,也给你们的业务带来新的创新。


李岩:是的。从业务的角度,我也体验到了很多创新带来的好处。比如传统的外包业务,进出口时一定要非常明确你的目的性。如果是做B2B的货物,就要非常明晰这批货物是用在加工制造上,还是用来出口,或是转口。


但现在随着整个国际贸易的碎片化、全球化的要求,很多货物在进来的时候,并没有最终决定走向,是B2B卖给经销商,还是B2C直接卖给消费者,或者是说再转口卖给海外的市场。因此,我们和南沙海关进行充分的沟通后,做了一些模式创新。现在货物来到南沙,就当作中性的属性,稍后再根据它具体的销售订单或者它的用途,再来决定它是进口、出口还是转口。


利用这种创新的模式,我们已经吸引到了很多知名的客户,选择南沙作为他们亚太区的集散分拨中心。


这两年湾区整体营商环境、制度的创新,都得到了非常高的提升,这也让我们这样的企业可以探索很多新的服务模式和新的服务范围,所以也能够得到快速的成长。 

02支持新业态的发展带来新的玩法

31.png

广州南沙港。自2015年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广州南沙积极搭建数字化创新平台,探索国际贸易“南沙模式”,不断给跨境电商提供创新发展空间。


南都:南沙的跨境电商发展得很不错,多项指标居全国第一,看来和自贸区创新的政策密不可分。 


李岩:南沙的跨境电商的产业,已经形成了聚集,有很多知名电商平台和品牌都来到南沙。在形成聚集效应后,我们一些新的玩法就体现了出来。比如前面说的,现在有很多国际知名品牌商,会把他们亚太的分拨中心设在南沙。如此一来,不管是跨境电商的零售商还是批发商,就都会来南沙来寻求货源。所以现在南沙不仅形成了一个物流的聚集地,还形成了一个货源的展示和交易的聚集地。


我们最近就在做一个全球知名消费品品牌商的亚太区分拨中心,这个中心将聚集20多个海外和中国的工厂的产品。届时这些产品会根据亚太区大概13个国家不同的销售订单分发出去。以前中国传统的保税区或者自贸区,很少做的这种多国集拼的业务,我们现在在南沙开始进行试点,非常受到客户的欢迎。 


南都:这种新玩法,可以叫国际版的“拼多多”了。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的业态,你认为它前景如何? 


李岩:在国家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们会做消费升级,特别是可以通过跨境电商,触达更多的货品,让它们能更快速进入中国市场。这种模式我们认为还会保持着一个较高增速的发展。 


出口这块,从这次疫情发生后来看,未来出口品牌化的机遇会更大。就是中国会有更多的品牌将会走出海外,而不只是卖原来的低端便宜的仿制品。我们非常看好这一块的布局,尤其是在RCEP签订后东南亚和澳新市场会有很好的机会。


中国很多的玩法和模式,已经在输出了。我们现在就有团队经常在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做电商直播。我们非常看好下一步中国品牌全球化出海的这种直达消费者的模式。

03 新疫情期间看到湾区极大的发展空间


南都:你们在服务国内外的品牌企业时,对于大湾区产业的转型升级,又观察到什么变化呢? 


李岩:疫情期间的感受可谓是最深了。其实在“世界工厂+消费升级”的场景下,我们看到了很多发展机会,但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球经济以及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巨大的改变和冲击。


当时我们代理了很多客户出口口罩的需求,包括帮他们找口罩的工厂生产资质,提供出口和供应链的全套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很多变化。比如,有很多企业看到了商机,就投产口罩,但产品出来后却发现出口到不同国家原来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到了去年下半年,因为海外疫情蔓延,不少订单又回流中国市场,让我们很多外贸企业忙不过来。到年底,空运和海运的价格飙涨,全球海运的供应链,都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


简简单单一个口罩行业,让我们看到整个国际贸易过程中的跌宕起伏和不确定性。同时我们也看到,我们大湾区有极大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因为我们有生产制造的强大基础,有非常完善的物流基础设施,还有非常的健全的配套服务产业,再加上现在政府、海关数字化的能力和服务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些都成为了我们湾区做世界工厂制造的优势。


但在新的全球化、碎片化、不确定性的这样的市场需求下,如何做好我们的供应链保障,我相信在定制化和柔性化需求的情况下,在我们大湾区会有一个支持整个生产加工制造和供应链保障的新的变化出来。


04 海南自贸岛政策可助力湾区发展


南都:现在海南迎来更为开放自由的自贸岛建设政策,大湾区该如何应对这个挑战?贵公司落户海南洋浦,除助力海南建设外,对大湾区有反哺作用吗? 


李岩:如果说大湾区之前是通过数字化和制度创新让贸易更便利,那么海南那是真正的政策高地。我们觉得海南自贸岛政策对大湾区来讲,说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RCEP自贸协议已经签署,通过海南的尝试让大湾区可以提前布局自由贸易的未来。大湾区长期积累的优势是全方位的,有产业集群资源优势、港口航运资源优势,外贸配套优势、数字化基础设施的优势,这些都是海南短期内无法实现的,主动拥抱,输出模式和经验,让海南成为窗口,联动发展,空间会更大。 


比如我们企业,客户需要的是全方位的贸易便利,不仅仅是跨境这一个环节,海南不管是国际航线的丰富程度,还是国内分拨网络的配套都是不足的,这些恰恰是大湾区的强项,我们在提供物流方案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头程和腹地都在大湾区,跨境和初加工在海南的服务结构,这种联动合作方案是客户最欢迎的。从航线、加工、销售渠道网络、消费市场等多个方面来讲,海南政策可以加速大湾区的发展,我们也是看好这一点,布局海南,是让供应链服务能力更高,服务方案更有竞争力。

05 开放型湾区需做深平台经济特征


南都: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您认为国家在支持湾区建设开放型湾区方面,力度如何?还需要哪些更切实际的支持? 


李岩: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跟着趋势走,跟着国家的方向走。十四五规划描绘了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蓝图。向全球化、数字化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创新,立足跨境产业做大服务贸易,迎合高质量发展的趋势,是我们企业的发展战略。 


我们做的是企业平台,开放型湾区是做所有企业更大的平台,大湾区给了我们发展的空间,我们希望大湾区能更多地汇聚贸易、金融、物流、信息交易活动,发挥服务型政府的传统优势,让政策和企业模式结合得更好,做深平台经济特征,让更多的企业发挥出活力。 


  •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电话咨询
    立即联系我们 020-62661188
  • 需求登记 需求登记
    需求登记
  • 添加企微 添加企微
    添加企微
    添加企微 扫码添加企业微信